close
嗯,最近大概會有一些(or 很多)碎嘴^^。
剛剛在亂逛的途中發現一段推崇cheer 的文字,看完有點驚訝,卻也覺得非常驕傲。說驚訝是雖然從「吉他手」(或有人認為更早一張的還是會寂寞)開始,就知道cheer 的音樂已經不再是「讓我想一想」那樣的小眾,而是被許多人覺得cheer 商業化了,卻也讓更多人喜愛且接受的大眾音樂。但我不知道的是,在很多音樂人的眼裡,cheer 早已經是一種高度、一種「名牌」了。
我會知道cheer 是高二那年看電視用遙控器跳台的時候,那時眼前突然閃過「讓我想一想」的MV,就是拖著吉他一直換交通工具的那一支,轉過去之後莫名的一頓,又往回找到MV。到現在還不知道這麼簡單而輕快的歌當時為什麼對我會造成震撼,那明明就不是一首會讓人情緒那麼shock 的歌。過兩天買了專輯來聽之後,我就變成她的俘虜了(當然「會不會」的MV也有一定的影響)。而一直到第二塊專輯中間消失的那三年,著實讓我以為她的市場實在太小眾而只是曇花,還替她可惜了好一陣子。當時也在想難道我品味真的很怪嗎,覺得很棒的利綺跟楊乃文(one跟Silence中間也隔了兩年)都消失了。
對我來說,「讓我想一想」是張非常非常特殊的專輯,以致於平常幾乎不會拿出來聽,也不會是放在CD裡連播三天那種,大概播兩遍就會被我收起來。總覺得那張專輯裡有種魔力,從「讓我想一想」的最末段、「會不會」、「孩子」、「孤島」、「情歌」、「天使」、「漫漫長夜」、(沒完成的)「孤獨」等一連串的歌曲聽下來,我幾乎都莫名的會陷入一種非常靜謐、非常悲傷的情境。但相對的,如果在那樣的情緒裡聽歌,卻能夠得到一種特別的撫慰力量。到現在,雖然已經很少陷入那樣的情緒,但每當遇到很安靜的雨天,我還是偶爾會浮起那張專輯裡的旋律;聽到這些歌我也會瞬間切換到那種安靜的狀態。喔,我猜會有這種效果,蕭青陽的封面設計也有一定的影響,他完完全全抓到了cheer 的韻。
從多數人知道的「還是會寂寞」開始,cheer 呈現了一種清新、甜美、簡單的木吉他的感覺,這大概也是一般人提起cheer 的時候會有的感受。當然她是那樣子沒錯,但被第一塊專輯打到的人大概也都知道那只是cheer 的主成份之一。在更深的地方,她其實不是像表面那樣甜美而無害,而是有許多不一樣的悲傷、憤怒、甜美以及思考的多面性格。
我大約在高二到大二的階段,有段時間不知道為什麼有股莫名的傲氣,一部分是因為高中時期看了相當大量的雜書,很多都是對現在的我來說仍然太難懂的東西,硬啃下來之後其實現在也都忘光了,我的三個少年偶像也都是那個時期裡面遇到的(對,當年「還是會寂寞」剛發行大家都在討論的時候,我心裡有偷偷的鄙視其他人XD)。而因為那樣莫名的驕傲(現在請定義為少不更事or 白目),我的偶像的標準很嚴苛,不過一旦確定了,就會無條件的接受他們所有的一切。所以我不愛對cheer 或張惠菁的作品下評論,因為對我來說那都是Bible。
不過說來我對我偶像的態度也很怪,平常沒事不會關心他們的動態,有時候還要靠別人的提醒。像cheer 今年初的演唱會就是被kiwi提醒的,而簽唱會在台中&高雄辦的時間,我也都剛好在那個城市,但卻都在日子過後才知道消息,扼腕。張惠菁的情況也是,明明google 一下就可以知道大概的訊息,我卻忘記了幾乎有一年之久,前兩天才看到她現在的部落格。然後去了也覺得在那回應的好像都是文青,就還是維持潛水狀態。
回到「太陽」吧。這張專輯我買了沒拆放在旁邊,一直聽的都是mp3,自我安慰的說反正沒有好音響,mp3就ok 啦。大概從過年期間抓到開始就不停的播放,而且完.全.不.會.膩。以前「華麗的冒險」與「吉他手」大概連聽3天之後會想換,但「太陽」卻沒有這樣的感覺,當然會對裡頭的歌有些意見,像是一直隱隱的覺得「煙火」跟「狂戀」似乎是重新編曲不是新歌,「失敗者的飛翔」發行過單曲,而且這首歌我聽過3-4個版本,「手的預言」太短,「距離」有點太甜膩等等。但整塊專輯聽下來是很舒服的,可以從每首歌的表情中看到cheer 作為一個音樂人,在面對各種她自己的性格所發展出來的曲目時,所交出來的漂亮的成績單,所以我會覺得這張是她的階段性總結報告。
最近在網路上閒逛的時候,也發現了一些專訪跟讚賞,其中有一篇並不是專寫她,但是讓我像開頭提到的,驚訝了一下的這段(非常精準的)文字:
(來源:你把我的搖滾樂怎麼了http://blog.roodo.com/chillouttree/archives/8441125.html)
當年的【簡單生活節】以Urban Folk (都會民謠)為主軸,面對後陳綺貞時代,兩岸三地的確有不少同聲氣的後進者。或民謠或流行,或甜美或感傷,循路前進,各自拿捏,可如她般的「太陽」仍只有一個;其他有演唱技巧更好的、或(膚淺地)樣貌更美的,但論及滲透力及視野高度,她至今無人可敵。
確實連我這樣不專心在聽音樂的傢伙,都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每當有清新民謠風出現的時候,cheer 必定會在文案中的某一段出現。事實上,cheer 現在的音樂已經遠遠超越當年擊中我的那種青澀與對未來的不確定,變成一種品牌了,而且是名牌。像是雖然票價定的沒有非常高,但有幾個歌手能夠在沒有宣傳的情況下,三天內賣光小巨蛋15000個座位的票呢?
在最近man's uno的專訪中,她自己提到了這樣的現象:
(來源:「陳綺貞 鏡子裡的太陽」專訪 文字黃偉雄 http://tw.fashion.yahoo.com/article/url/d/a/090222/19/ja9.html)
專輯進入後製收尾的期間,她不斷聆聽著新近成品和過往舊作,竟猛然驚覺到,眼前的唱法與歌聲,竟與十九歲剛開始寫歌的時候極為相近,情感強度和筆觸卻是更加地純粹、直接且濃烈。『沿路而來看過了許多音樂風景,我彷彿像是走了一圈,突然間發現自己又回到了最原始的那個簡單,這對我來說是個還蠻別具意義的有趣現象。』
所以或許我一直覺得這塊專輯聽不膩的原因是因為這種音樂上的循環關係,而這也是我真的覺得「太陽」必然會是今年度最佳專輯的主要原因。
最後來收個尾....在cheer 的音樂光芒背後,不常被提到或只被作為附帶的是01年出版的「不厭其煩」的攝影/作品集。封面是cheer 的手,裡面是她用lomo拍的巨量照片。當年收到的紙盒裡,還有demo3以及一個小放大鏡,demo3收錄了書裡面部份文章的口白稿,以及「九份的咖啡店」這首對她而言很特別的歌。那紙盒現在還放在我的書櫃上,可惜在多次搬動的過程中,放大鏡不知道收哪去了。書後面附的官網,裡頭有一個叫做「培養皿」的東西,是當年開放讓大家書寫心情的地方,我也曾經寫過幾篇有趣的東西,當年在裡頭混的人,文筆都是嚇死人的好。可惜後來收掉的時候我來不及把文章備份起來,而之前存起來的文章也都因為硬碟壞掉等原因消失了,少了很多回憶啊XD。
我想這本書對cheer 來說是很重要的紀錄,真的要懂cheer 的歌的話,這本書大概不能少。裡頭的文章呈現出非常不同的cheer ,巧的是我剛翻的時候,裡頭有一篇文章是「魚」,魚那個字還特地印刷成藍色的,以這傢伙的龜毛程度來看,這些小細節一定都是她的主意而不是編輯的,也可以從這些地方看出她性格中有趣的那一面。另外,我想當年的文字應該是有一點刻意的文藝腔跟一點刻意的扭曲的,不像歌詞那樣的直白,跟她的歌比起來是一種很有趣的對照。
另一方面對我而言,它的地位以前也跟「讓我想一想」一樣,是那種放在心裡最深的角落,不會也不敢輕易碰觸的讀物,好在現在稍微好一些了。
--
ps.呃,原本只是碎碎念,沒想到變成正經八百的文章了......
剛剛在亂逛的途中發現一段推崇cheer 的文字,看完有點驚訝,卻也覺得非常驕傲。說驚訝是雖然從「吉他手」(或有人認為更早一張的還是會寂寞)開始,就知道cheer 的音樂已經不再是「讓我想一想」那樣的小眾,而是被許多人覺得cheer 商業化了,卻也讓更多人喜愛且接受的大眾音樂。但我不知道的是,在很多音樂人的眼裡,cheer 早已經是一種高度、一種「名牌」了。
我會知道cheer 是高二那年看電視用遙控器跳台的時候,那時眼前突然閃過「讓我想一想」的MV,就是拖著吉他一直換交通工具的那一支,轉過去之後莫名的一頓,又往回找到MV。到現在還不知道這麼簡單而輕快的歌當時為什麼對我會造成震撼,那明明就不是一首會讓人情緒那麼shock 的歌。過兩天買了專輯來聽之後,我就變成她的俘虜了(當然「會不會」的MV也有一定的影響)。而一直到第二塊專輯中間消失的那三年,著實讓我以為她的市場實在太小眾而只是曇花,還替她可惜了好一陣子。當時也在想難道我品味真的很怪嗎,覺得很棒的利綺跟楊乃文(one跟Silence中間也隔了兩年)都消失了。
對我來說,「讓我想一想」是張非常非常特殊的專輯,以致於平常幾乎不會拿出來聽,也不會是放在CD裡連播三天那種,大概播兩遍就會被我收起來。總覺得那張專輯裡有種魔力,從「讓我想一想」的最末段、「會不會」、「孩子」、「孤島」、「情歌」、「天使」、「漫漫長夜」、(沒完成的)「孤獨」等一連串的歌曲聽下來,我幾乎都莫名的會陷入一種非常靜謐、非常悲傷的情境。但相對的,如果在那樣的情緒裡聽歌,卻能夠得到一種特別的撫慰力量。到現在,雖然已經很少陷入那樣的情緒,但每當遇到很安靜的雨天,我還是偶爾會浮起那張專輯裡的旋律;聽到這些歌我也會瞬間切換到那種安靜的狀態。喔,我猜會有這種效果,蕭青陽的封面設計也有一定的影響,他完完全全抓到了cheer 的韻。
從多數人知道的「還是會寂寞」開始,cheer 呈現了一種清新、甜美、簡單的木吉他的感覺,這大概也是一般人提起cheer 的時候會有的感受。當然她是那樣子沒錯,但被第一塊專輯打到的人大概也都知道那只是cheer 的主成份之一。在更深的地方,她其實不是像表面那樣甜美而無害,而是有許多不一樣的悲傷、憤怒、甜美以及思考的多面性格。
我大約在高二到大二的階段,有段時間不知道為什麼有股莫名的傲氣,一部分是因為高中時期看了相當大量的雜書,很多都是對現在的我來說仍然太難懂的東西,硬啃下來之後其實現在也都忘光了,我的三個少年偶像也都是那個時期裡面遇到的(對,當年「還是會寂寞」剛發行大家都在討論的時候,我心裡有偷偷的鄙視其他人XD)。而因為那樣莫名的驕傲(現在請定義為少不更事or 白目),我的偶像的標準很嚴苛,不過一旦確定了,就會無條件的接受他們所有的一切。所以我不愛對cheer 或張惠菁的作品下評論,因為對我來說那都是Bible。
不過說來我對我偶像的態度也很怪,平常沒事不會關心他們的動態,有時候還要靠別人的提醒。像cheer 今年初的演唱會就是被kiwi提醒的,而簽唱會在台中&高雄辦的時間,我也都剛好在那個城市,但卻都在日子過後才知道消息,扼腕。張惠菁的情況也是,明明google 一下就可以知道大概的訊息,我卻忘記了幾乎有一年之久,前兩天才看到她現在的部落格。然後去了也覺得在那回應的好像都是文青,就還是維持潛水狀態。
回到「太陽」吧。這張專輯我買了沒拆放在旁邊,一直聽的都是mp3,自我安慰的說反正沒有好音響,mp3就ok 啦。大概從過年期間抓到開始就不停的播放,而且完.全.不.會.膩。以前「華麗的冒險」與「吉他手」大概連聽3天之後會想換,但「太陽」卻沒有這樣的感覺,當然會對裡頭的歌有些意見,像是一直隱隱的覺得「煙火」跟「狂戀」似乎是重新編曲不是新歌,「失敗者的飛翔」發行過單曲,而且這首歌我聽過3-4個版本,「手的預言」太短,「距離」有點太甜膩等等。但整塊專輯聽下來是很舒服的,可以從每首歌的表情中看到cheer 作為一個音樂人,在面對各種她自己的性格所發展出來的曲目時,所交出來的漂亮的成績單,所以我會覺得這張是她的階段性總結報告。
最近在網路上閒逛的時候,也發現了一些專訪跟讚賞,其中有一篇並不是專寫她,但是讓我像開頭提到的,驚訝了一下的這段(非常精準的)文字:
(來源:你把我的搖滾樂怎麼了http://blog.roodo.com/chillouttree/archives/8441125.html)
當年的【簡單生活節】以Urban Folk (都會民謠)為主軸,面對後陳綺貞時代,兩岸三地的確有不少同聲氣的後進者。或民謠或流行,或甜美或感傷,循路前進,各自拿捏,可如她般的「太陽」仍只有一個;其他有演唱技巧更好的、或(膚淺地)樣貌更美的,但論及滲透力及視野高度,她至今無人可敵。
確實連我這樣不專心在聽音樂的傢伙,都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每當有清新民謠風出現的時候,cheer 必定會在文案中的某一段出現。事實上,cheer 現在的音樂已經遠遠超越當年擊中我的那種青澀與對未來的不確定,變成一種品牌了,而且是名牌。像是雖然票價定的沒有非常高,但有幾個歌手能夠在沒有宣傳的情況下,三天內賣光小巨蛋15000個座位的票呢?
在最近man's uno的專訪中,她自己提到了這樣的現象:
(來源:「陳綺貞 鏡子裡的太陽」專訪 文字黃偉雄 http://tw.fashion.yahoo.com/article/url/d/a/090222/19/ja9.html)
專輯進入後製收尾的期間,她不斷聆聽著新近成品和過往舊作,竟猛然驚覺到,眼前的唱法與歌聲,竟與十九歲剛開始寫歌的時候極為相近,情感強度和筆觸卻是更加地純粹、直接且濃烈。『沿路而來看過了許多音樂風景,我彷彿像是走了一圈,突然間發現自己又回到了最原始的那個簡單,這對我來說是個還蠻別具意義的有趣現象。』
所以或許我一直覺得這塊專輯聽不膩的原因是因為這種音樂上的循環關係,而這也是我真的覺得「太陽」必然會是今年度最佳專輯的主要原因。
最後來收個尾....在cheer 的音樂光芒背後,不常被提到或只被作為附帶的是01年出版的「不厭其煩」的攝影/作品集。封面是cheer 的手,裡面是她用lomo拍的巨量照片。當年收到的紙盒裡,還有demo3以及一個小放大鏡,demo3收錄了書裡面部份文章的口白稿,以及「九份的咖啡店」這首對她而言很特別的歌。那紙盒現在還放在我的書櫃上,可惜在多次搬動的過程中,放大鏡不知道收哪去了。書後面附的官網,裡頭有一個叫做「培養皿」的東西,是當年開放讓大家書寫心情的地方,我也曾經寫過幾篇有趣的東西,當年在裡頭混的人,文筆都是嚇死人的好。可惜後來收掉的時候我來不及把文章備份起來,而之前存起來的文章也都因為硬碟壞掉等原因消失了,少了很多回憶啊XD。
我想這本書對cheer 來說是很重要的紀錄,真的要懂cheer 的歌的話,這本書大概不能少。裡頭的文章呈現出非常不同的cheer ,巧的是我剛翻的時候,裡頭有一篇文章是「魚」,魚那個字還特地印刷成藍色的,以這傢伙的龜毛程度來看,這些小細節一定都是她的主意而不是編輯的,也可以從這些地方看出她性格中有趣的那一面。另外,我想當年的文字應該是有一點刻意的文藝腔跟一點刻意的扭曲的,不像歌詞那樣的直白,跟她的歌比起來是一種很有趣的對照。
另一方面對我而言,它的地位以前也跟「讓我想一想」一樣,是那種放在心裡最深的角落,不會也不敢輕易碰觸的讀物,好在現在稍微好一些了。
--
ps.呃,原本只是碎碎念,沒想到變成正經八百的文章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