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回吊嘎的信,這次問題還挺難~
好啦,其實是我愛碎碎念,報告書寫太多的結果,設計不會作,廢話卻一堆@@
這次問題包括
1.作品集
2.植物學
3.施工圖與細部圖
4.手繪能力的訓練
5.電腦繪圖好不好
以下是1、3的回答,2、4、5擇日更新。
(謎之音):真不愛護學弟
X,睡覺比較重要啦~
----------
1.作品集是怎麼一回事呢?是每次總評的東西擺進去嗎?會不會到了大四 回頭一看卻發現一點都不成熟 很差 又不敢交出去呢?
還是說 這個過程是很重要的? 另外 作品集 除了擺入作品之外 還有什麼東西是需要在內的嗎?例如參與活動(社區營造.訪談)的照片?
我覺得這可以分兩部分來談,一個是找工作用的作品集,另一個是自己對作品的蒐集整理。自己的蒐集整理算是一種記錄,可以瞭解到自己今年學了些什麼成果,會了哪些軟體或技法之類。不過我想你要問的是另一個部分,工作用作品集重點是要呈現出你最好的一面,展現你完成一個作品的能力,以及你對設計案想法貫徹的程度,也就是我之前說的,你怎麼去呈現你的作品給人家看。所以工作用的作品集不要擺入你所有的作品,因為不是每個作品都是讓人滿意的,很多時候因為時間或表達能力限制,東西其實並沒有完成,或者是早期的筆法很拙劣,這些放進去其實沒用,也過早暴露自己的缺點。找2~3個精彩的,你很有興趣的題目好好做,從基地分析、概念構想、平面配置到細部設計,甚至到細部施工。你對這個設計的想法怎樣落實到平配上,這個設計怎麼跟週邊環境作結合,哪些空間是必要的,哪些是創意的、哪些是解決問題用的…..等等(這個舉不完),畫完的圖要全放嗎,也不一定,讓人家一眼就看到你的設計精彩在哪裡其實更重要。
一個案子最基本的1.基地特性與問題、2.概念的產生、3.概念轉換到空間設計、4.空間設計如何精彩,這幾個部分說完這本作品集就夠精彩了。其他東西要放當然也可以,但是如果是應徵工作,你就要考量整本作品集的比例與份量,還有公司的性質。景觀這行業太年輕,分工還不夠細,社造強調的是做跟溝通,跟居民的互動是最難的部分,這部分不容易呈現,對一般設計公司意義不大,所以除非你對這塊很有興趣,或這公司有案子在這塊領域,不然其實可以做簡要說明就好,放的部分類似上述,幾個重點講完就好,多了大家也沒耐心看。
2.對於植物 我該如何去認識他呢? 我們都有學植栽設計 都有學植物學 那究竟我們在未來用到的部分是什麼?像是我們這次的設計題目是屋頂花園
但是我徒然知道一堆名字 卻不知道哪些該用 哪些不該用 要如何擺才會好 這些都是我所不知道的 如果說 我想要吸收這部分的知識 我該如何攝取呢?
買書?又或是問老師(老師不太可靠)?如果是書的話 有值得推薦的書錄嗎?
因為我很喜歡植物,這題我大概可以寫上兩千字……過幾天有空再回XD。
3.細部圖 的部分 我們現在也在學習 請問 細部圖 跟施工圖 有什麼不同呢? 那如果 我想要學習這些 有書能夠教導我嗎? 常常我想要做某種設計(例如說玻璃製的樓梯)
可是不知道他要如何一片一片的接起來 也不知道 多遠要一個支撐 也不知道會不會被踩破 不知道厚度要多少 許許多多的問題 讓我在做的時候 總是充滿著心虛
細部圖 或施工圖 是否為以後(成為設計師)極為重要的一步呢?該如何訓練?
這題問陸爺才是王道,不過我猜他會回說「你就先畫吧」,不會再多說了XD。我不知道你們學的細部圖細到哪裡,五金配件嗎?還是小尺度的空間設計?細部圖跟施工圖有很大部分的重疊,或者也可以說其實這兩者只是不同說法而已。施工圖是設計實地施作時工人參考的圖說,也就是一般聽到的「按圖施工」,你畫三顆螺絲,他釘四顆就不對,我的工作沒有做設計,只能解釋大略,更精準的東西你要找在設計公司上班的學長講解才更清楚(對,或是陸爺)。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陸爺那本書(作者打陳怡如的那本米黃皮書)他裡面畫了很多小插畫,像是筆、茶壺之類。這些東西乍看跟我們無關(事實上是無關),但原理一樣,重點是在對尺寸的拿捏。細部圖多半指小尺度的空間設計,因為尺度小,人對空間變化的敏銳度也跟著提高,這時候空間裡的各種元素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這也是考驗設計師對空間的敏感度。有一套景觀設計細部圖集(還是景觀細部設計圖集吧,名稱要再確定一下),共三冊,大陸翻譯的,白色封面,可以去找來看看,裡頭的東西很基本,不過也很實際。
你說要畫玻璃樓梯,這概念蠻有趣,但要考慮一下實用性的問題,還有,玻璃樓梯只是炫嗎,或者有關係到空間的轉換?像你提到的幾個問題說1不知道怎麼接、2多遠要支撐、3會不會破裂、4厚度多少等等,可以歸納一下,這些問題問的是什麼?1、4是問玻璃材料,2、3是問人行的衝擊,就可以分類作考量。所有的設計問題都是這樣,列出你想到的,然後歸納,找出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再去找解決方法。玻璃連接我印象中幾乎都是用矽力康,可以問一下材料行,或者找材料學的書來看。會不會破這個問題有人作過,有很多案子都是用玻璃作樓地板,新竹的射日塔、高雄車站的天橋,面積也許很小,但確實是有辦法計算的,建築師超愛作這個。一樣看材料學的書,玻璃厚度跟載重的比率等等。另一個部分是人行瞬間的重量會到幾公斤,一個60公斤的人,上樓或下樓瞬間單點(單腳)集中的重量每平方公分約是幾公斤,用這個去算玻璃的載重,再套關係式進去,厚度就出來了。細部設計跟材料學有很大的關係,材料是專門的學科,你不用學到那麼多,但可以找喜歡的作鑽研,結構也是同理。
怎麼訓練的問題,其實只有一個字,剛剛我幫阿陸說過的「畫」(跟你說他是神吧,一個字包含我這麼多廢話)。初期從模仿、描圖開始,問自己為什麼級配要這麼厚、椅子要這麼高、階梯要這麼深等等。同時去看,外面設計中哪些材料配得很好、是質感好還是顏色好;哪些空間感受很好、是尺度舒服還是什麼;哪些椅子的高度、椅背斜度剛好、椅子為什麼會積水、扶手的半徑是不是剛好、握久會不會酸等等。當設計師的,先知道自己身體的尺度,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學過這些,像你手掌張開有多寬、膝蓋到腳踝有多長、一步多遠、一大步多遠、腳掌多長、鞋子多長等等這些身體上的尺寸可以幫助你感受到空間的尺度,接下來就是你的敏銳度了,敏銳度練到基本程度了,當人家問你為什麼是12公分不是10公分,就可以說這是我的專業,但其實就是經驗法則。我有次跟我同學去水博館(公館那個),結果我們兩個跑到路邊研究磚造排水溝,被同行的朋友笑說職業病,但那其實就是細部。
其他3個問題過幾天吧,抱歉最近真的很忙。
R2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