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逛到阿添的小琉球生態筆記,其中有一篇是為陸蟹請命的文章,心有慼慼焉,之前在蘭嶼也遇過幾次晚上陸蟹亂跑,撿過兩三次(我承認一開始是為了煮湯吃XD,不過後來有放他們回去啦),想到之前墾丁也有類似的問題,順手寫了一些關於生態廊道規劃的建議,轉貼回來,隨便看看吧。
相比之下,蘭嶼的陸蟹問題比小琉球要輕,主要是因為陸蟹生活環境跟環島公路的相對關係,這沒啥好提得,但是會貼這篇是想到另一個,關於小八代灣的綠蠵龜的問題,下頭的建議裡面,並沒有生態專業的東西,不是因為不重要(是因為我不懂...),主要是我認為其實這只是一種互相尊重的的環境態度,尊重陸蟹、綠蠵龜的生活環境。因為相對來說,那樣的環境可以轉化成為生態旅遊的資源。對遊客來說,旅行本來就是要欣賞美麗的風景與豐富的自然資源;對居民而言,願意參與生態旅遊的遊客,基本上對環境、對地方文化都會有願意學習、欣賞與接受多元文化的態度,比較不會有走馬看花的老人團奧客,所以其實是一種良性循環啊。
--(以下是虎爛魔人分隔線)--
蓋生態廊道是個不錯的解決方式,事實上所謂的生態廊道並不是真的需要很專業的技術,只是因應生物遷徙的一種通道方式而已。如果只是給陸蟹用,只需要陸蟹出沒頻繁的地方,在現有的馬路底部用排水管的方式增加一些橫向的通道,螃蟹們會自己找洞鑽,管徑也不需要多大,或許30cm左右吧,可以請教一下螃蟹生態學者。
需要注意的大略是:
1.紀錄陸蟹主要遷徙路徑集中在哪些區域,這需要長期的觀察;
2.通道管徑的大小跟密度,單一大管徑可以一次通過比較多的數量,施工相對簡單,但是對陸蟹來說危險性也相對的比較高;多條小管徑對道路的使用影響較大,但是相對的比較安全。
3.居民的宣導,過去墾丁曾經設立過類似生態廊道(btw,廊道的資料可以跟墾丁風景區管理處請教,可能會願意提供),但是有居民守在廊道出口抓螃蟹,這比較無言。可以在規劃廊道時制定相關罰則,也可以請義工巡守,但最主要的還是居民的宣導,讓他們瞭解生態保護可以是增加觀光機會的,帶遊客來看所賺的100塊可以賺很久,比賣給遊客吃掉一盤200塊要好的多。
4.跟民宿業者結合進行生態導覽,等廊道建立好以後,配合民宿業者製作宣傳單,排定類似夜間生態觀察的活動,請業者帶導覽(或許200塊/次),而民宿業者也可以成為最佳的巡守員。
5.跟鄉公所的觀光課建議,製作下一批DM跟折頁的時候將陸蟹的生態導覽納入小琉球的觀光活動之一,從公部門的角度進行規劃與保護(其實只要先放到折頁內,不需要特別用力宣傳就會有一些效果了)。
剛提的意見有的需要一些生態專業的介入(或許可以跟海洋大學合作,他們對綠蠵龜作很多研究,不知道對螃蟹的生態瞭解多少),有的只是平常跟居民聊天、跟遊客聊天的時候就可以導入的觀念,從多方面慢慢的切入,觀念的改變本來就不是一兩天的事情。
雖然工程很簡單,但是生態廊道的規劃可能要花上比較久的時間,畢畢竟可能需要時間建立陸蟹生態的資料庫。這段期間內,可以製作簡單的小單子,放在民宿業者家裏,請他們提醒遊客一下,這樣至少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傷亡。
--
看吧,其實只是在馬路下挖個洞而已,我卻可以扯這麼多,這行念久了真的都很會話虎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