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因為被追殺緣故,匆匆的回了高雄一趟,加上三月投票週,這兩趟返鄉之旅我看到了幾件事。簡單的說就是最明顯與最不明顯的變化。


1.捷運站。或許是設計團隊有了北捷的經驗,高雄多數捷運站都很有特色,充滿了現代造型的線條。因為只是匆匆一瞥,我沒有仔細看站體與周圍環境的融合度,也沒搭過捷運,但從外觀看,這些充滿造型美學的小型建築物(捷運站出入口)確實讓高雄的市容產生了許多變化,這部分是最明顯的。

2.電線。這大概是最不容易為人發現的變化。三月底略略發現高雄市的都市景觀變的比較乾淨了,建築物立面變的比較清楚,仔細一看原來是主要幹道兩側的電線都消失了,電線地下化的結果讓行道樹跟建築立面的對比更為清晰。時值春天,嫩綠的枝條與完整的樹型讓街道景觀變的更為明亮,不再有雜亂的黑色線條讓天空跟壞掉的電視一樣沙沙的(沒仔細看電線桿是不是也消失了)。這改變目前僅限於高雄市區的主要幹道,高雄縣改變的很少,唉,楊秋興大概還在拼農業政策,沒時間搞都市景觀吧。

3.共桿系統。隨著五福路共桿系統的成功,目前幾條主要幹道(至少是我路過的幾條)已經逐漸改成共桿系統,交通號誌、路燈跟指示路牌的整合讓街道景觀更為單純,讓商家招牌能夠從以前的一片混亂中跳出來。

4.行道樹。我在高雄亂逛的時間不比台中長,印象中比較清楚的只有五福路的黃連木以及中正路的印度紫檀。這次回去注意到的是中正路中央的印度紫檀似乎被換了一批,說似乎是因為騎車的關係,我通常只注意到兩側的行道樹,這次是我爸說中央的老紫檀被砍掉(移植?),換過一批新的。另外跟P聊到高雄的夏天從四月一日就開始了,中午的街道跟火爐一樣。而這次走博愛路發現在愛河附近新植了一批樟樹,所以大約3-5年後才會比較有樹蔭,但說到涼,以高雄的條件來看,嘖嘖~所以行道樹樹種的選擇在高雄應該更重要。

這四個變化都跟街道景觀有很大的關連,除了捷運站比較明顯外,其他三項都不太起眼,甚至可以說只是背景而已。但正是這些不起眼的背景決定街道景觀的美麗與否。電線地下化以後,行道樹不會因為要避開線路而修剪的亂七八糟,樹型得以保持完整,也不容易產生病蟲害、枯枝等現象,保持穩定的景觀基調。共桿化的結果讓街道景觀單純化,商家招牌比較突顯,減少招牌混亂,甚至伸到道路中間的現象,這也跟電線地下化有關。話說回來,其實電線地下化應該是最重要,卻最不易為人查覺的改變。

整個來說,我覺得這幾年大力推行都市觀光的高雄市確實有了一些改變,多寡不論,但"清乾淨"的這個方向是對的。只差公共設施加裝太陽能發電器了,太陽那麼毒,應該好好用一下。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xglove1109 的頭像
    foxglove1109

    亂講日誌

    foxglove1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