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對於一個地方的了解可以有什麼樣的方式?

與其說要介紹《東京上流》這本書或新井一二三這個人,倒不如說我想講一種認識地方的方式。《東京上流》在去年九月出版,內容是撰寫東京的散文集,全書一共12篇,如同新井在序中所言,主要是想給中文讀者介紹她的家鄉東京,一個「可愛,然而不美」的地方。一開始的四篇從以廿世紀日本文學中出現的東京為主,而後並以當下的社會文化觀察,談論著東京的各種面向。

作者說,「首先,第一流的文學作品兼有當地、當時的具體性和適用於普遍人性的真理;因而為理解外國文化的最佳途徑。其次,研究任何事情,從歷史著手始終是捷徑,雖然表面上看來常似繞道。最後,本人酷愛文學散步;以採訪為藉口到處尋訪文人足跡,對我來說是莫大的樂趣。」

開始的四篇由介紹日本著名文人樋口一葉、芥川龍之介、太宰冶與夏目漱石等文豪為起頭,針對作家本人的生平、作品做介紹,並與作家平素生活周邊的場景相互對照。在文章末端並附上「散步道」的簡介,也就是利用文學追尋的想法,將作家所描寫的場景、作家本人的紀念館、早期社區的模型等,把實質的空間與文學作品連結起來,讓看似無意義的空間多了另一種層次的閱讀。

而後的數篇文章則分別從東京的空間規劃(被祝福的角度)、東京遺產——火車站(時間旅行的幻覺)、社區文化的轉變(町兒啊,町兒)、現況與流行文化觀察(中央線,自殺線?;秋葉原的變貌)等各種角度簡介東京的故事。由於東京的變化極大,百年間就經歷了戰敗、關東大地震、各地湧入的移民等各種狀況,不僅很難想像半世紀前是什麼樣子,同時也讓東京產生了豐富的故事。

我沒有很詳細的閱讀,或者說,想細讀也沒辦法。畢竟那是很貼近生活場景的描述,又缺乏相片的輔助,書中很多描寫的場景實在太陌生了,但作者的本意應該是要讓讀者去東京的時候,能夠對這塊土地有除了旅遊簡介以外的認識才寫這本書的,所以細讀就等哪天要去在說吧!

這本書提醒我的很重要的兩件事是:對於生活環境的瞭解太淺,以及應該還可以有什麼樣的理解方式。舉高雄為例,早年的美術館是一片沼澤濕地、鹽埕區是一片汪洋、高雄長庚是澄清湖的一部份等,這幾件事是上了大學,開始接觸濕地後才知道的自然環境變遷;打狗領事館、旗后砲台、紅毛村、陳中和故宅、高雄玫瑰天主堂等地方是開始接觸觀光景點的規劃,而後才漸漸瞭解他們背後的故事;其他比較模糊的像是二二八事件時衝突發生確切的位置、當年那些人跳愛河逃生的地點、城市光廊是哪12位藝術家跟奧多廣告合作的成果,合作過程中發生過哪些困難,這些跟地點有關的事件或是跟事件有關的地點。很多很多生活周邊所發生的故事、感情、記憶,不論是上一代或這一代,對我來說,因為未曾接觸,感覺好像跟沒有關係似的消失了。

這幾年地方的規劃開始有找尋地方記憶的聲音出現,規劃報告書內也開始出現「文化景觀」的字樣,先不論這是不是另一種新興的,用來騙經費的名詞,至少這表示了地方居民開始有人想去更瞭解自己的家鄉,有更多人想要知道每天走過的路、小時候探險的古屋發生過什麼事情,以及上一代對於這塊土地抱持著什麼感情與記憶,並進一步創造自己的故事。

認識一塊土地原來有這麼多的方式,從文學的、歷史的、街頭塗鴉的、老書店、百年老樹、打鐵街、鹽道、米道、老車站甚至是阿嬤洗衣服的地方,只要一段情感、一段記憶發生,這塊土地就有故事。

就連太宰冶跳水自殺的石頭,不也是一個風景嗎。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xglove1109 的頭像
    foxglove1109

    亂講日誌

    foxglove1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