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休耕啟示錄」專題系列五 【環境補貼 農地找到春天】

 高有智、何榮幸/巡迴採訪

同樣面臨加入WTO挑戰,台灣的休耕政策只重「休耕補貼」,卻忽視更重要的環境管理,農村文化景觀就這樣逐漸凋零;歐洲國家的休耕政策則強調「環境補貼」,凡是有利於環境生態就可領取補助。如何呼應世界趨勢與進步觀念,已是當前檢討休耕政策重要方向。

「休耕政策已經休過頭,再不調整就來不及了!」長期研究國內稻米產業政策的中興大學行銷學系教授吳明敏說,休耕政策從一九九七年實施至今,去年休耕面積首度超過耕作面積。吳明敏大膽預言,休耕政策若不急踩煞車調整,等到年底WTO杜巴回合在香港談判後,將會更進一步推動農產貿易自由化,包括限制農產品的補貼等措施,台灣休耕面積將會超過卅萬公頃,到時候全台灣會有將近七成稻田都在休耕,只剩三成在耕作。

◎呼應世界趨勢 檢討休耕政策

 面對愈來愈嚴峻的考驗,台灣休耕政策應該如何調整,才能兼顧稻米減量與環境保護,避免長期休耕淪為廢耕,並讓農村生態得以永續發展?

 長期關心農業發展的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提出「環境補貼」概念。他指出,農業問題就是農地如何利用的問題,台灣的農業生產成本高,因此長期推動生產補貼政策,但加入WTO後,「農業生產補貼時代已經過去了,必須轉變為環境管理新思維」。「除了生產安全、具競爭力的農產品,未來只要發展環境正面價值,維護優良農村與農業環境,都應該是值得政府補助鼓勵的土地價值」,郭華仁說,這項進步觀念符合WTO「綠色措施」規範,增加相關補助並不會違背貿易承諾。

◎只要友善環境 政府都應鼓勵

其實,歐洲國家十餘年來,早就逐漸由生產補貼轉變成環境補貼,就連農地養雜草都可請領補助。

郭華仁指出,德國擔心若農地長期任意使用除草劑,將使得雜草種類變少,連帶影響草食性昆蟲的存活,因此德國政府的作法是,農地若採取有機農作方式、提高雜草種類數目,農民就可獲得額外補貼,若能出現稀有或瀕臨滅絕的本土性雜草,補助就會更多。「只要對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能夠正面維護環境價值,就值得國家政策鼓勵!」

不僅德國重視雜草多樣性,英國甚至鼓勵在農地上種植鳥食作物,農民也可以養鳥,以豐富鳥類多樣性。郭華仁說,英國政府每甲土地每年約補助兩萬五千元,撒播向日葵、小米、高梁等種子提供鳥食,除了提供賞鳥人士欣賞,多樣的鳥類也可以促進生態平衡,防止害蟲過度繁殖。

更重要的是,英國從一九九六年就推動「鄉村發展方案」,政府提供經費讓農民以及相關人員從事有利於環境的管理工作,成功扭轉了農地只能農作生產的思維。以「守護田莊計畫」為例,英國政府的休耕補助項目竟高達一百四十種,包括耕地若復建成為草原、農地開發成自然步道、種植田籬、溝渠復建等,希望能夠維持農村自然景觀與多樣性、保護古蹟與歷史地點、並增進田莊休閒娛樂機會。在英國政府與歐盟共同負擔經費下,預算由一九九三年的新台幣六億三千元增加到二○○六年的六十一億元,足見英國對於環境補貼的重視。

◎適地適用調整 休耕不變廢耕

值得一提的是,「守護田莊計畫」也鼓勵農民保留田邊空間,種植適合昆蟲鳥類的草相,不但可以培養害蟲天敵,又能做為緩衝帶,減少肥料農藥流入水溝。英國政府還補助休耕農地種植原生種野花,可收美化景觀與增加生物多樣性的功效。

此外,鄉村文化遺產的維護,也在「守護田莊計畫」之內。例如不同地區的傳統田埂石牆,其實都兼具景觀、生態以及人文價值,其復建每一百公尺最高可補助近新台幣八千元。英國近年來也推動能源作物計畫,每年每公頃補助約四萬五千元,鼓勵農民種植芒草或者柳樹。除了補助作物,英國政府更鼓勵非營利組織推動生態平衡,補助金額甚至高達計畫預算的一半。英國部分保育與農業團體成為政府推動「環境補貼」政策的最好幫手。

郭華仁分析指出,台灣農村發展已經讓農村景觀零碎化,甚至是破碎化,如果能夠透過環境補貼進步概念,或許可以找回農村完整的美麗風貌。

吳明敏則呼籲,政府應儘速對全國耕地進行水源和土壤檢測,對於不適種稻地區,應該輔導休耕轉作能源與景觀作物,甚至釋出農地;但休耕政策不能僵化,深具競爭力的花東及濁水溪上游農地,若加入休耕只會降低國內稻米競爭力,因此休耕政策應該彈性調整為「適地適用」。

◎對地直接補貼 降低財政負擔

除了呼應「環境補貼」進步觀念,吳明敏也主張整合「休耕補助」與「保價價差補貼」,完全採取「對地直接補貼」,除了可以保障稻農所得水準,並可降低國家未來長期財政負擔。

根據吳明敏的計算,目前政府每年支出休耕補助約一百億元,此項數字還在持續增加中;至於保價價差補貼,包括保價、輔導與餘糧收購、存量管理費等,每年也約支出一百零八億元,總計共約兩百零八億元。

如果整合兩種補貼後採取對地補貼,政府一年只要提供兩百億元經費,依照目前四十七萬七千公頃的稻田面積計算,每年每公頃田地可以獲得四萬兩千元的直接補助,其中包括兩萬七千元的基礎給付,以及一萬五千元的水資源給付。由於水資源給付符合WTO規範的綠色措施,包括地下水補助給付、農田蓄水功能給付與維護景觀給付等三項,因此可以增加稻農所得。

吳明敏強調,農民有了四萬多元的基礎給付後,台灣稻米生產則由市場決定,政府可以輔導真正具有競爭力的稻米產業,不必老是保價收購,變相鼓勵農民生產。不過,未來政府對地給付的兩百億元,應該逐年檢討調降,以減輕來自非稻農和非農業部門低所得族群的不公平負擔。

儘管檢討休耕政策已是當務之急,吳明敏仍憂心政治會凌駕專業。他強調,「如果這一兩年休耕政策沒有調整,等到二○○七年,台灣又陷入總統大選狂熱,就絕對不可能調整了,因為卅萬戶稻農都是重要選票,沒有人會拿選票開玩笑,最後犧牲的又會是農業發展,就看政府有沒有決心了」。

台灣檢討休耕政策,不可能、也不應該自外於世界潮流。政府除了必須調整僵化、單一思維,更應汲取進步觀念與國際趨勢,並且發揮更大的想像力,才能與時俱進地為台灣的休耕農地找到另一片天空。

(刊於2005.07.14中國時報十二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xglove1109 的頭像
    foxglove1109

    亂講日誌

    foxglove1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