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概從我上大學開始,家裡重新作起了菜市場的生意。賣的蔬菜也換過幾次,最後以高麗菜苗為主打,順帶有洋蔥、青椒、西洋芹、馬鈴薯等等周邊商品。因為是中盤商(這稱呼只是好聽,實在賺不了什麼錢),每天必須兩點就起床到市場去準備。我的大一暑假也是在市場裡度過的,那年才剛學會騎車,就要在市場裡磨練技術。

鳳農市場屬於批發市場,跟傳統市場不太一樣,在那裡不是人擠人,而是車擠車。每天五點到七點是交通尖峰期,路上跑的機車全都是送貨的,轎車、箱型車跟小貨卡(台語叫發財車)則屬於小販跟餐廳。通常小販跟我們買完菜之後,問清楚車牌、車子種類跟位置,秤好之後就是我的工作了。其實送貨這件事還挺好玩的,除了要記好各區域的位置以外,判斷要怎麼走才會快,在幾百輛車子中找到目標,都是送貨的人要注意的。

送貨最常出包的狀況是找不到車子跟遇到同號碼的車牌。因為送貨只看車牌的四個數字,雖然機率很小,但是4A的機率還是有。鳳農市場說小不小,也在台灣的批發市場中排行第二(第一是西螺市場,我爹說的),各種貨車轎車湊一湊也有上千輛,我就送錯過兩次。回家當然被罵個臭頭,幸好遇到的小販都不錯,東西沒丟,只是對原先的小販很抱歉就是。

以前送貨的時候非常討厭下雨天。早期的鳳農動線處理的很糟,垃圾隨處成"堆",因為都是蔬菜水果,天氣一熱就爛,一到下雨天那真是.......地上到處都是腐爛的菜泥,髒臭就算了,轉彎處油門稍微用力一點,馬上連人帶車滑倒,絕不囉唆。那時候最恐怖的地方是"行口(我不知道國語怎麼說)",要過去首先得經過一個大垃圾堆,行口的地勢較低,路面又不平整,到處都是垃圾堆流過去的積水,整個地方充斥著一股氣味,想到頭皮都還會發麻。這幾年因為購買了鄰近的田地作為停車場,動線也重新規劃過,整個環境比以前乾淨很多,送貨不用再提心吊膽了。

今年回家幫忙大概是這幾年下來最輕鬆的,一方面因為去年誤算庫存的經驗,今年老爹多租了一個冰庫。雖然老舊,一個月得花上四千塊,但是庫存多,菜苗整理起來就順手,不擔心哪種類型不夠還得去跟別人買。另一方面則是送貨的工作換人,市場裡有幾個年輕人結合起來負責市場內送貨的工作。這種職業分工雖然以前也有,不過大多是一個人負責好幾個攤子。現在則是幾個人合作,效率自然又更高。

過年前是市場最忙的時候,每年除夕前一天都是24小時待命,一直忙到除夕當天早上八點多,今年三點多我跟我哥就因為沒事做被趕回家睡覺。雖然這樣,搬貨堆貨的工作還是忙到不行,一直到現在手指都還麻麻的,感覺很鈍。那天我看了我爸的手,大小傷痕裂口縱橫,光是粗糙大概沒法形容。

高麗菜苗通常批發價一台斤60塊,小販可以賣到80左右,起伏落差不一定,也會因為各攤位處理所花的時間不同而有落差,最誇張的是前幾年因為颱風漲到120,記憶中最低大概是35左右,快要跟高麗菜一樣價錢了。菜苗跟高麗菜是不同的蔬菜,菜苗主要可以分成兩種,台語叫"菜嬰仔"跟"菜包仔"(我不知道國語有沒有區別這些),通常是專門栽種的,據說早期的菜苗是高麗菜收成後,根部又長出來的蔬菜,後來因為好吃才經過品種改良,逐漸改成現在的模樣。"菜嬰仔"是一般我們市面上看到的,也比較好吃,"菜包仔"比較像迷你高麗菜、批發價大概便宜十塊左右,很多鹹酥雞會用。

雖然鳳農是批發市場,不過還是有很多"家庭主婦(台語管她們叫:提菜籃的)"喜歡到這裡買菜,好處是便宜、選擇多,同樣的蔬菜會有好幾攤在賣;缺點是每種貨物距離比較遠,買菜買肉要繞一大圈,而且要去的很早,通常批發市場十點後就沒人了。要去的話八點左右最剛好,那時小販貨物都買的差不多,早市的要準備回去營業,賣的人也比較有空閒,不必急匆匆的趕著補貨、送貨等等。我自己不太喜歡某些客人,東挑西撿不說,還老是碎念著要幫她們挑新鮮一點的。人家小販一次買個三五斤,過年補貨一次數十斤,都是錢丟了就走,誰還有空碎碎念,東西要是不好,生意怎麼做下去。所以說買菜還是要自己練眼光,囉哩巴嗦的萬一遇到我這種人不是更累。幸好這類客人不多,大多都挺乾脆,挑菜的時候不囉唆,乾淨爽快,還可以順便問我媽,菜苗要怎麼煮才更好吃。

菜苗主要是吃它清脆的口感,簡單的煮法是十字對切成小塊,用滾水燙到半熟,再跟辣椒、蒜末一起炒。我們家通常挑最小株的對切,這種的滋味最好,不過賣相不好,傳統市場比較少見,超市絕對看不到。另外也可以跟酸筍片、蝦米一起炒,可以提鮮。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xglove1109 的頭像
    foxglove1109

    亂講日誌

    foxglove1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