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晚間看完了柯裕棻《恍惚的慢板》,從七月廿一有人推薦之後,就隨性的,碰運氣般的找著這本書,只要經過書店總是會去文學區翻翻看看,到最後連出版社的名字都背起來了卻還是沒找著。也不知道各家書店是講好的還是怎麼回事,《青春無法歸類》、《冰箱》都看到好幾次,就是缺了這本。一星期前剛巧到了學校書店,直接跟櫃臺訂了單,好像也就了了一件事,放下心,慢慢的等著。
昨天到手之後,慣例跳過紀大偉的序,直接從中間翻開看,一看我就忍不住笑了起來。而且一直到放下書都沒停過。雖然不是第一次看她的文章,但是部落格與書本確實有很大不同,不論是閱讀的速度、眼睛接收的程度等等,連排序都不同,感受也就特別不一樣,就像認識一個新作者。
照例,稍微講一下設計。這是我第二本大塊Catch系列的書,第一本是《你不相信的事》,兩本都是以白色為基調,都很乾淨俐落。柯裕棻這本,封面是地下道的照片,還設計了許多小箭頭,以及好幾組時間。或許,設計者想告訴我們的是,他在這本書中感受到的除了一個個的時序外,還包括一種,明明在前面,一晃神,人就跑到後頭去了的錯覺。可能這就是紀大偉在序中所說的「忽視前途」的柯裕棻,「因為忽視前途,不太在乎前途有沒有效,才不至於被現代生活的理性合約綁得死緊,才得以在行程之中脫逸」,那樣的恍惚,那樣的慢。
就文章而言,抽象一點的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大都會。就連描寫台北以外城市的篇章,讀起來還是非常都市味。當然這是一本城市生活書寫的散文集,有這種想法並不奇怪。但我覺得有趣的是柯裕棻描述這座城市的樣子。當她寫館子,你好像就能聞到飄來的油煙;寫天台向外看,那一格格大樓上的小窗真就像千佛窟一般,我們彷彿可以透過文字感受到她所描述的一個個場景。透過這本書,台北城一層層的浮現,她幫你揭開這座城華美的廉幕,朝你露出那袍子底下的霉,縫隙裡的小黃花。於是乎,台北城真實的活在你面前了。
我想,柯裕棻應該是個很風趣的人,或者說,很幽默。而且,在她心中可能有一個部分,是直接從她從小長大的東部移植來,經過這麼多年的歷練仍然沒有消退,卻更加堅定而純真的。讓她看城市的眼,有時辛辣,有時溫暖。
她寫巷子裡的小廟小神:「這些小巷子裡的廟,都是天上宮闕下凡來,在塵世委屈著。銅爐固然沈重,香火也綿延,可是門面太狹窄了,簡直像個店面,門上提著什麼什麼宮,龍飛鳳舞,底下一塊市政府發的門牌,白底綠字寫著什麼路幾巷幾號,說明這座王爺太子的行宮也歸市政府管轄,也有戶口名簿似的...我實在想不通,住在什麼宮的樓上不知有何感觸,每天坐在神明頭頂上看電視摳腳丫子,福份不知是厚是薄。」
她寫晚上找東西吃:「晚上選擇多些,外食人口不像中午那樣捱餓...店裡某個角落一定有一台電視機,鎖定某個哭哭啼啼的連續劇,老闆娘一邊切小菜,一邊感嘆劇中人的際遇。偶有鄰居太太坐在門邊的小椅子上串門子...手裡切著菜,嘴巴卻不停,一點一滴說的詳詳細細,也不怕外人聽見笑話。你要是挑食,她也會媽媽似的囉唆你兩句。」
非常貼切。
整體說來,我最喜歡的是她的文筆。說實在話,漂亮極了。《棋王樹王孩子王》的作者鐘阿城,擅長用短短的句子描述意境,功力之深不在話下,我覺得柯裕棻的文筆中有種簡潔俐落跟阿城很像,偶爾摘些古文俚語,在文章中卻服貼得不得了,長了根似的,句讀也落的漂亮得很,長的句子一氣呵成,短的句子三言兩語。一篇文章看下來就像是請了一個專業的說書者,抑揚頓挫、嘻笑怒罵的講了一則台北城的故事,而下一篇,喫一口茶頓一下,又是一個故事精彩起來。
所以我該謝謝愛吃玫,你推薦的這本書,我很愛。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