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週二知道了一場對談會行程開始,在經過書店時,總是會多望一眼。
波蘭作家奧爾佳‧朵卡萩的作品《太古與其他的時間》與《你不相信的事》作者張惠菁的對談會,在台北國際書展那一週的週末上午(02/11)舉行,也讓我台北行的念頭著了根。對談會前一天,臨危授命到台中公園排隊,因為老姐說我那還沒出生的姪子吳小鵬想要今年台中燈會贈送的史努比小提燈。於是在經過三個小時的等待,肚子裡塞滿充作晚餐的爆米花,膩到不行之後拿到了當天的第1574個燈。如果你不知道那要排多遠,那麼,若一個人的身體前後距離以50公分計算的話,那我是排在787公尺遠的地方。趕到台北後吵了小穎來接我,吃了鹹酥雞當宵夜就睡了。
雖然疲倦,但當天晚上是幾乎睡不著的,隔天早上鬧鐘一響就跳了起來,像小孩子般興奮的期待著。進了會場後買了一小杯咖啡果腹,還特意多在外面等了5分鐘才走進椅子堆裡坐著(那5分鐘被我用來買《告別》方便待會要簽名)。正觀望著,就看到角落有一群人聊的正開心。是的,頂著俐落的削薄短髮,穿著深灰大衣的惠菁姐跟即將要對談的Olga就在面前了。
對談會的主題不僅是《太古與其他的時間》,而是加入了《白天的房子和黑夜的房子》一起作為討論的主題,後者目前僅有英譯本。在對談中惠菁姐擬定了5個題綱,從Olga的心理學背景談起,包括了波蘭的歷史背景如何影響作者的創作經歷、以及作品中從上帝、聖母畫像、溺死鬼、植物甚至動物等各種超越人的視角來觀看的世界,最後談到了作者對於死亡作為一種迷途、一種起點的寫作角度等數種面向,來呼應這次對談會主題:我的生命與創作經驗分享。
雖然作為一個書迷已經有6年的時間,也天天在網路上碰面,但這還是第一次見到本人(好啦,我就不說有多高興了,免得害人午餐吃不下)。惠菁姐頗瘦,身型修長,髮型跟相片中略長的造型不同,臉色有些白,講話的速度有點快,有一個習慣是試著用好幾句話來講清楚她所要表達的意思。
在對談會中她很仔細的解讀了Olga在創作時所持的觀點以及書寫的角度,會後我也在倉促中提了問題(本來只是回頭看有沒有人舉手,卻被工作人員誤以為要發問,嗚~那時我問題還沒想好啦!):「Olga在剛剛的對談中提到了人的生命是類似拼圖般一塊塊組成的,並不是像時間那樣按著順序流動,這是否就是她採用諸多像是蘑菇、溺死鬼、上帝、聖母像、植物或動物的視角來寫作的原因?而張惠菁在〈時間之窯〉這篇文章中把時間視為一座巨大的窯爐,在時間的鍛燒中將會顯現出屬於一個人的美好或醜惡本質,想請問的是,您覺得時間對人的影響是什麼?(好...好爛的問題......)」,其實只是單純的覺得兩位作家寫時間這個主題時切入的角度不同有興趣而已,卻想不到問題導致胡亂發問,唉...
會後跟惠菁姐要了兩個簽名、照了張像,這段期間都緊張的說不出話來,一直到了吃完午餐跟小穎會合後才逐漸腦袋恢復正常,也才繼續了這次放假的行程。如果要找一個類似心情的例子的話,也許就像纛魚頭請周公到家裡吃粥那樣吧!
- Feb 15 Wed 2006 01:45
去台北討簽名小記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