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寫點前兩個禮拜騎車回高雄的事,但不知道怎麼,旅行時候high翻的心情一直沒有回來,或許還是有些累吧,胡亂記下幾件事,當作時間的標記。
先是吃的:
1.鹿港炸蝦猴與阿振肉包:那天經過彰化市後沿海線往鹿港前進,在天后宮買了炸蝦猴來吃。今天上網剛好看到一篇文章,蝦猴的正式名稱叫做螻蛄蝦,是生活在潮間帶的甲殼動物,味道還不錯,只是這種"揚物"味道都差不多就是。鹿港人吃炸蝦猴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了,那天是我第一次嘗試。至於生態危機什麼的,我覺得吃倒不是問題,彰濱工業區少蓋兩座工廠,大概還可以再吃一百年。吃的時候碰上一陣驟雨,到天后宮的簷下躲雨,往內一看,香爐的煙氤氤渺渺,配合著屋簷下滑落的雨線,這時只看到有道靈光從天佑天靈蓋上噴出來....嗄....喔喔,看錯了,那是閃光燈...咳咳.....說實在的,那個畫面非常美,天佑拍了一張很棒的,可以去看看。
不知道為什麼,我真的覺得下雨天的天后宮比較美,可能少了些萬頭鑽動的騷動,還原了一些原有的靜謐,比較像是"鹿港小鎮"了。包子倒是第二次嘗試,之前印象不錯,不知道為什麼這次反倒覺得還好,可能是為了包裝久放的關係,內餡頗乾,沒有想像中包子應該要肉汁飽滿的感覺,當然可能也是為了現代人啦,瘦肉比例太高所以很乾,不管怎樣,下次大概不會在試了吧,菜肉包倒還可以。
買的時候陸續有觀光客來,聽到某位大嬸對同伴說:當然買肉包,他們是肉包比較有名。啊勒...廢話,店名叫阿振肉包,當然是肉包出名,叫菜肉包就是菜肉包出名了吧,沒吃過也能這麼自信滿滿,真了不起。雖然又見識到死觀光客行徑,不過自己也是死台客一枚,就在肚子裡偷笑就好。
2.王功蚵嗲與羊奶冰:從鹿港離開後,因為預計走海線,於是往王功出發。這是我第三次到王功了,數年前工作實習的時候到過一次,那次對王功的蚵嗲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以致於之後到別的地方都不想吃蚵嗲,即使到鹿港也一樣(鹿港的蚵貨源在王功),總覺得別地方的蚵仔少了一股海味。
我固定去的一家店在巷子裡面,約莫在王功大街的中央一帶,巷子斜對面是一間廟,廟也很好認,大殿在二樓,一樓是車道,車道旁是直通二樓的樓梯,蠻明顯的。從廟往斜對面巷子進去,一間叫「巷仔內」的店就是了,感覺就是當地人會去的店,不是賺觀光客錢的。我最愛看的其實是店老闆炸蚵嗲的過程,從裹粉、放蔥、下鍋、翻面到起鍋,動作非常流暢俐落,完全就是一把好手的帥氣,可惜這次時間有點晚,老闆坐在旁邊跟朋友聊天,掌廚的是老板娘,節奏就沒那麼漂亮了。
羊奶冰在巷仔內往北走大約一百多公尺的地方,剛好在ㄑ字路口的凹角,店名叫牧羊女,店門口有觀光小車,有時會有羊讓遊客觀賞。不討厭羊奶味道的話可以試試看,沒什麼騷味,口味還不錯,這幾次去恰好都是夏天,還蠻消暑的就是。後來找路看地圖才知道,原來他們的牧場就在鎮外,海邊的牧場聽起來有點意思,感覺上那些羊走一走會有鹽巴從身上掉下來的樣子~
吃完這兩頓以後直接南下,之後就沒吃什麼大餐了....所以這真的不是一趟養豬之旅XD....(待續).....
-
- Aug 02 Thu 2007 14:15
機車高雄行1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