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自南方電子報
作者:曾吉賢
西元2001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台南縣的烏樹林糖廠開出了一輛台糖小火車,一股蔓延台灣中南部數個糖廠的「五分車懷舊之旅」於是展開。兩年半的時間過去了,單就烏樹林糖廠的五分車已經替台糖賺進了四千餘萬元,賺錢原本是一件好事,對於台糖而言,面對其他轉投資事業的挫折或不確定性,這輛當初沒有人看上眼的小火車,還真的跌破許多人的眼鏡!賺錢讓台糖積極的投入,利用當年舊有的生產工具、老建築等等進行最簡單也最直接的「販賣行為」。台糖從過去外界所批判的毀滅者角色,搖生一變成為舊有資產的保存及再利用者,在這個過程當中,台糖正在進行數個糖業空間的大解放,追求最大利潤成了解放空間最有效的指標。在保存、再生、開放及活化的文化大旗下,糖業的文化、物件、空間正慢慢疏離、轉變成另一種面貌面對台灣......。
三年前我和一群台南藝術學院的研究生從垃圾堆裡整理出許多重要的史料和物件,同時也完成了烏樹林車站的田野調查,紀錄了屬於糖業鐵路的民眾生活史。在我個人認為這是烏樹林糖鐵永續存在最重要的根!但是在五分車復駛活動後,這些史料物件的陳列和解說開始受到忽略與輕視。原本作為車站重要的展示空間:「鐵道課長室」,成為台糖冰品的販售處;日治時期的臨時車站,原來展示道班老員工的口述歷史,變成假日租給商人推銷馬克杯的商店;一座完好、具有見證歷史的「保警瞭望臺」被拆除消失;老員工口中的公婆樹變成情人鎖。一件件珍貴的典藏不斷被破壞--珍貴的車票被竊、日治時期的曬圖被撕成只剩一半、作為動態展示的鐵道車輛只能任人攀爬破壞,不再行駛展示。廠方建了一條用鋼材和塑膠搭起的長廊,貫穿了鐵路且遮敝了道班房的景觀,為的是不讓遊客曬太陽。一座座的糖倉成了真假難辨恐龍化石的窩。在五分車上,導覽台糖過往的豐功偉績中加上了推銷委外經營的健康食品和飲料。原本積累烏樹林糖廠近九十餘年;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文生態空間經過兩年半的時間徹底改變!
這些事情不勝枚舉,過程中我不斷提出異議,得到的答案總是那幾句:「文化沒人看」,「文化不能賣錢」!文化在台糖主管的心中是不必經營的項目,因為它很難換算成利潤,但是建物可換算成每坪多少租金,只要加電加水加空調,可直接不費吹灰之力成為賣場,累積收入。台糖認為一切委外經營,當現成的房東就是最好的經營策略。對於我所提的勞動經驗、生活史、糖鐵博物館直接化約為懷舊的戀物情懷。
一條有點扭曲、不起眼的糖業小鐵道,其實是一條連接糖業發展與民眾生活的脈絡。從累積國家資本到勞動者的剝削、從提供國家百分之七十的外匯到生產虧損、從煙囪到蜜鄰超商、那一道圍住糖廠的圍牆還來不及打開讓外界進入一窺糖廠特有的產業文化時,圍牆內的糖業面貌已經改變。就像一位原本在糖廠負責維修小火車將近三十年的老領班,忽然變成台糖加油站的洗車工人。那種斷裂、讓台糖把自己擺進一個尷尬的歷史情境當中。
一張日治時期糖廠的設計圖,就是一章工業發展的脈絡。台糖可曾檢視自己所擁有的珍貴史料,可曾調查自己擁有多少代表台灣工業發展的歷史建物和生產工具,不幸的是這些物件正一點一滴的流失當中,台糖只能利用刻板又廉價的文化消費方式,形塑成台糖只剩冰棒、小火車、老宿舍的文化記憶。利用這些物件的剩餘價值進行二次的剝削。
常有人問我烏樹林小火車站是什麼樣子?我說那得從昭和十九年談起、從一群十六歲的孩子工談起,故事像一條長河,流過日治時期末的二戰動亂、流過國民政府初來的二二八、流過反共抗俄的四零年代、流過經濟起飛的工業台灣。一個小火車站在這些時間點上都留下了許多重要的歷史痕跡,如今老車站的新面孔已經找不到烏樹林的故事,我得從當年還是十六歲的小夥子如今是七十好幾的老站長的身上找到歷史的記憶。而在蒐集物件的過程中,物件背後屬於人的故事其實才是我所要強調的部分。一輛火車的珍貴不僅僅在於物件本身的工具意義而已,是誰陪伴她走過歲月、是誰讓她有生命、是誰和她一起呼吸?這些年來我在烏樹林不斷從事口述歷史的工作就是為了找出人與物件的關聯性,畢竟是人賦予了物件生命。例如在克勤克儉的年代裡,遇上長途的輸運任務時火車司機和車長總會帶著一包白米利用蒸氣火車的鍋爐埋鍋造飯,燒一頓熱騰騰的便當。四十年前車站裡年輕力盛的站務員常利用時間比賽跳遠,誰能躍過鐵軌到達另一個月台誰就是跳遠高手。還有當年才十七歲的站手林海西就大膽向廠長商借MOTOR CAR巡道車(這種鐵道車輛通常是課長以上的幹部用來詢視廠區的公用車,常被員工稱為大人車),作為結婚歸寧的禮車。為了呼應國家勤儉建國的政策,一位總領班陳宗安率領兩位員工靠自己的力量,短短的數個月便打造了一輛名為克難號的汽油車。這些點點滴滴的常民史,這些常被遺忘的的基層員工,他們才是能夠體現時代意義,豐富烏樹林最重要的歷史資料。
數月前我看到報紙上的一篇報導,裡頭介紹烏樹林車站的舊倉庫有大批恐龍的相關珍藏進駐,記者認為這是一項創意的展現,將更能吸引遊客前來烏樹林,他說小火車的熱度已退,這項改變可為烏樹林增加一些看頭。我必須承認糖業空間矗立二層樓高的恐龍化石是一項超乎我對糖業空間加入新元素的理解,但是我卻對於有人將小火車視為流行商品的的認知感到難過與自責!才短短兩年,糖業鐵路已經被消費殆盡了!這兩年半來,小火車從當初的保存運動直接轉變成為遊樂商品,當初為保存烏樹林進而再生烏樹林的「良法美意」;推動小火車重新上路,並讓台糖接受舊有資產一樣有可能成為文化產業的策略,讓小火車創造了利潤,卻忽視了追求利潤的同時,利潤成了壓迫這整個空間並且不斷扭曲空間的最大動力!
我常說:也許有一天在台北都市中有人會鋪著一條小鐵路上面跑著小火車,也叫做「五分車懷舊之旅」,那會跟台糖的烏樹林糖廠、溪湖糖廠、蒜頭糖廠的小火車有什麼兩樣?台糖高層可有一份糖廠閒置空間再利用的長程規劃,可有一份產業轉型的可行性評估?可曾思考過小火車該開往何處?一個失了根、失了歷史論述的工業遺址再利用,五分車只是像葡式蛋塔、滑板車、桶仔雞一樣,只是流行文化的一部份。那一列不斷兜圈子台糖小火車像是狄斯奈樂園裡的遊樂設施一樣,除了搖晃的樂趣外,我們還得到什麼?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